近几年来,内外包皮组织中关于HIV-1潜在靶细胞密度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报道。
MBomsel课题组应用法国男性包皮组织观察并比较内外包皮组织中HIV-1潜在靶细胞的数量:结果发现表皮层CD3+T细胞和CD207+LCs在内包皮明显高于外包皮,真皮层内CD209+DCs和CD68+巨噬细胞在内外包皮层中数量无明显差异。而且该课题组应用体外包皮活组织培养模型进行HIV-1感染研究发现内包皮对HIV-1较外包皮更易感,其他应用活组织培养模型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规律即内包皮较外包皮更容易被HIV-1感染。
在对内外包皮组织内HIV-1潜在靶分子密度比较的研究中,来自北美,欧洲及非洲的样本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即内包皮高于外包皮,但是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样本则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分析原因为CD4,CCRS,CXCR4虽然在HIV-1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不能特征性代表潜在免疫细胞群的分布,因为他们在多种细胞均可以表达,不能代表不同的免疫细胞群,所以单独HIV-1潜在靶分子的密度不能成为解释内包皮对HIV-1感染较外包皮敏感的原因。
因此需要不同区域的样本对内外包皮组织内不同HIV-1潜在靶细胞表面HIV受体辅助受体的表达情况,及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对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女性产道粘膜包括阴道和宫颈粘膜中发现类似淋巴组织样结构,即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聚集分布,提示其在产道抵御外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包皮组织内是否存在类似结构,现在还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