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包皮组织内不同免疫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内外包皮组织内不同免疫细胞分布规律相似:LCs主要分布在表皮层,较少量分布在真皮层,T细胞在表皮层和真皮层内均有分布,DCs和巨噬细胞均分布在真皮层。
应用流式染色的方法对包皮组织单细胞悬液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内外包皮组织内淋巴细胞群90%以上是T细胞,且T细胞的记忆亚群和活化状态相似,均主要以初级活化的效应记忆T细胞为主,但内包皮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高于外包皮。包皮组织尤其内包皮在男性获得HIV-1感染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体外培养包皮组织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内包皮较外包皮更易被HIV-1感染。随后我们研究内包皮较外包皮更易被HIV-1感染的原因:
发现有以下三点:首先,我们观察到在内包皮表皮层较相应外包皮位置含有更多的T细胞,且绝大多数的T细胞为CD69+的效应记忆细胞,表明内包皮是T细胞的效应位点,即活化的记忆T细胞更容易迁移到内包皮表皮层并停留在表皮层来破坏入侵的病原体;且内包皮表皮层较外包皮含有更多的CCRS+,α4β7+和α4β7/CCRS+CD4+T细胞,表明内包皮较外包皮更容易被HIV-1感染。其次,内包皮表皮层较外包皮含有更多的CD4+LCs,且其表面表达更高水平的α4β7和CCRS,暗示暴露于HIV-1时内包皮更容易捕获病毒颗粒。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CD4+T细胞和LCs表达CCRS而不是CXCR4,表明内包皮可能更容易捕获和传递CCRS嗜性HIV-I病毒株,也解释了为什么性传递过程中总是优先传递CCRS嗜性HIV-1病毒株,而且α4β7主要和CCRS共表达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包皮组织更容易感染RS嗜性病毒。
另外绝大多数LCs表面表达CD4和CCRS,有利于捕获RS嗜性HIV-1病毒株,CD4+T淋巴细胞表面共表达的a4即和CCRS可能有利于RS嗜性HIV-1病毒株在包皮组织内的传递。
第三,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内外包皮组织中均存在淋巴滤泡样组织结构,且该结构主要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组成。而且我们发现内包皮内淋巴滤泡样组织结构的数量高于外包皮,且内包皮内淋巴组织样结构距离表皮层表面较外包皮更近,意味着在内包皮真皮层内存在着更多HIV-1易感靶细胞,且更容易和HIV-1接触。
不同免疫细胞的聚集有利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的交流,此现象也可以由CD4十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共接触分布且其数量与淋巴组织样结构的数量呈正比来证明。所以,由此推断HIV-1可以挟持这些淋巴滤泡样组织结构内交流旁路促进其在组织内细胞间的传递。